兴业银行长春分行钱币展示厅—开元通宝介绍
兴业银行长春分行钱币展示厅—开元通宝介绍

开元通宝

 

 

唐高祖李渊于618年称帝,改元武德,三年之后即武德四年(621)七月,李渊废除已经使用了700多年的五铢钱,铸造了新式的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实测数据为直径25毫米,重4克左右。开元通宝的铸造标志着我国货币史上称量货币时代的结束,开创了被后世称为“通宝钱”这一新的货币体系,并延续使用了1200多年,直到民国时期。

 

据《旧唐书》记载,开元通宝的钱文,是由大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并书写的。体作八分书,清丽遒健,独步古今。“开元”一词古已有之,是指新世纪、新阶段的开始之意,引申之意就是开创新的纪元。“通宝”一词唐代以前没见使用过,应该是欧阳询所创造的词。“通”字有流布无碍之意,北周铸有“永通万国”钱,就是取的这个意思。“宝”字古代指珍宝,如先秦青铜器上多铸有“子子孙孙永宝用”的铭文,就是指珍宝的意思。货币也属于宝物,因此可以称为宝。以宝名钱,体现出了人们心中对钱币的重视,也说明了钱币影响力的增大和加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两字合在一起,即“通宝”,意思就是通行之宝货。

 

在民间,也有将开元通宝读为开通元宝的,语义上虽然也解释得通,但并不是欧阳询制词时的本意,在《旧唐书·食货志》中对其读法已经有非常明确的记载。不过,这无意中又新创造了一个“通宝”之外表示钱币的新名词——“元宝”。

 

意义1

开元通宝钱虽然还继续保留了五铢钱的重量标准 ,但是已经摆脱了五铢钱的计重束缚。从此以后,钱币不再以重量命名,而称为“通宝”或是“元宝”,至唐朝中期则进一步发展成为年号通宝钱,并随着年号的变更而铸造相应的年号钱。这标志着我国货币史上称量货币时代的结束,开创了被后世称为“通宝钱”这一新的货币体系,并延续使用了1200多年。

 

意义2

开元通宝钱直接影响了度量衡单位以及十进制的实行。唐代以前的衡制,两以下用铢,十絫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为二十四进制。一枚开元通宝钱“重二铢四絫”,10枚重二十四铢,即“积十文重一两”。因为一枚开元通宝钱又简称一钱,重量正好是一两的十分之一,这就是重量单位“钱”的由来。这是衡量单位的一次重要改进,从此基础重量单位不再称铢、絫,而改称钱、两,这是我国衡法 改为十进制的开始。因此,从唐朝开始,货币不但不再以重量为名称,反而使中国的重量以货币(钱)为名称。

 

意义3

开元通宝钱首次规定了铜钱的成色以及配料的比例。在此之前,铸钱实行的是即山铸钱,直接用冶炼出的铜铸钱,对铸钱的金属材质没有具体比例上的要求。天宝年间开始规定开元通宝钱的成分比例是:铜占83.32%、白镴占14.56%、黑锡占 2.12%,从此结束了我国古代铸钱没有成色标准的历史。另外,开元通宝出土数量巨大,却从来没有见到钱范的出土,也没有传世。这说明我国古代铸钱工艺在唐代已经发生了变革,已不再使用硬型范或失蜡法铸造,而是改用母钱印砂成范,即改用翻砂法铸造,这是我国古代铸造技术上的一大进步。

 

意义4

开元通宝不仅在我国货币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地位,而且对周边的国家以及地区也曾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很多国家不但流通使用开元通宝钱,还直接模仿开元通宝钱铸造了它们自己最初的钱币。开元通宝在丝绸之路沿线也曾经被作为通用货币流通使用,已经具有国际货币的属性。开元通宝钱的影响超越了国界,属于中外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并且是汉文化圈的重要组成要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