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长春分行钱币展示厅—王莽币制改革
兴业银行长春分行钱币展示厅—王莽币制改革

王莽币制改革

 

 

王莽的币制改革内容繁杂、种类众多,但大致可以分为四次,第一次币制改革发生在居摄二年(7),这是王莽篡位的前一年,为了搜刮财富,推行他的黄金国有政策,在当时通行的五铢钱之外,又铸造了3种虚值的大钱与五铢钱并行流通。第一种是“大泉五十”。大泉五十采用圆形方孔,每一枚重十二铢,重量虽然是4克的五铢钱的3倍,但是面值却是五铢钱的50倍。另外两种则是我们展示的两把王莽刀币——“契刀五百”和“一刀平五千”。

 

 

01  契刀和金错刀

王莽刀币形制比较特殊,它不同于先秦时期由实用刀削演变而来的刀币,它的体形较小,制作精美。虽然被称为刀币,但是外形看上去更像是一把钥匙。它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呈圆形方孔钱的环柄,下半部分为刀身。两种王莽刀币的形制、尺寸、重量都完全相同,通长为73毫米,重约16.5克。

 

契刀五百在上半部环柄穿孔右左铸有“契刀”两字,下半部刀身铸有“五百”两字,表示一枚“契刀”的面值为500枚五铢钱。

 

一刀平五千在上半部环柄穿孔上下铸“一刀”两字,下半部刀身铸有“平五千”三字,这里“平”字表示等于的意思,“一刀平五千”,相当于5000枚五铢钱的价值。因为“一刀”是用黄金错成(“错”为汉代金银工艺,就是将涂画于青铜器上的意思),又俗称“金错刀”或“错刀”。

 

无论是“契刀”,还是“错刀”,明显都是虚值的大钱。王莽发行这两种形制特殊的刀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搜刮黄金。当时的金价是一斤黄金值五铢钱一万枚,因此,按照面值“金错刀”两枚或是“契刀”二十枚就可以兑换黄金一斤。因为面值太过虚高,“契刀”和“金错刀”一经推出就引发了严重盗铸现象,民间于是群起盗铸,不可禁绝,于是王莽在第二年就废弃了这两把刀币。

 

02  货布和货泉

在连续经历三次失败的币制改革之后,王莽于天凤元年(公元14年)又推行了第四次币制改革,他废弃了此前流通的“小钱直一”与“大泉五十”,代之以新铸的“货布”与“货泉”。

 

“货布”为主币,重二十五铢(约合16.5克),面值为二十五,形制仿先秦的布币,通长5.6厘米左右。货布厚实工整,面背及穿孔有廓,中竖线止于穿下,“货布”二字作悬针篆列于两侧,书体潇洒俊逸。货布自天凤元年至新莽灭亡(公元23年)铸行十年之久。

 

 

“货泉”为辅币,重五铢,面值为一,形制为圆形方孔,直径2.3厘米,钱币正面穿孔右左铸有悬针篆体“货泉”二字。货布与货泉面值之比为25∶1,货泉的重量与五铢钱相等,这实际上是等于恢复了五铢钱的流通。刘秀灭莽建立东汉之后继续使用王莽的货泉达16年之久。

 

 

03  王莽钱币的后世评价

王莽的四次货币改革虽然都失败了,但是钱币却流传了下来,尤其以“金错刀”最为著名。它造型独特,体形厚重,线条丰满,具有古朴凝重的风格,历史上曾获得众多文人雅士的歌咏。如张衡说“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杜甫诗曰“金错囊徒罄,银壶酒易赊”;韩愈写有“闻道松醪贱,何须吝错刀”;孟浩然诗说“美人聘金错,纤手脍江鲜” ;陆游更是写下了豪迈的诗句“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仅就钱币本身而言,王莽的钱币铜质精良,制作精美,书法更属上乘,在我国古代钱币制作技术及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清代著名钱币学家戴熙在《古泉丛话》中赞誉王莽“为古今第一铸钱手。人皆有一绝 ,莽为钱绝”。王莽因此获得了“中国古代铸钱第一高手”的雅称。

 

04  王莽货币改革的思考

王莽是一位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改革家,他推行的“土地国有、均产、废奴”三大政策,目标就是要建立古代的社会主义乌托邦。因此,胡适曾称他为“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王莽的币制改革是其整个改革的重要一环,他烦琐复古的币制改革历史上曾被认为是失败的典型而给予了全面的否定。

 

但是,客观地分析,王莽的币制改革也并非一无是处。他推行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主辅币制 度,其实是非常科学、先进和实用的货币制度。遗憾的是,复古思想浓厚的王莽,“每有所兴造,必欲依古”。特别是依“古制”用贝、龟、刀、布等为货币,并先后铸造了37种不同质地、不同式样、不同单位、不同比价的货币。

 

如此极度烦琐、紊乱、滥恶的币制,最终断送了王莽本来应有希望的币制改革,进而葬送了他的整个改革事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悲剧。同时也揭示出一个原理,即货币的改革仅仅有理想是不够的,他还必须是一位既懂经济理论又接地气的现实主义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