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长春分行钱币展示厅—大元通宝与至元通宝介绍
兴业银行长春分行钱币展示厅—大元通宝与至元通宝介绍

大元通宝与至元通宝

 

                    

大元通宝                                                  至元通宝

 

元代主要流通纸币,禁止使用金属钱币,除了元武宗和元顺帝短期铸造过行用铜钱之外,其他皇帝都没有铸造用于流通的铜钱。但是,纸币面值和体积都较大,不太适合作为供佛敬神使用,于是官府、佛寺和民间就铸造了大量的用于敬神礼佛、祈求神佑的“供养钱”,其中官府所铸供养钱多为年号钱,除了年号钱之外的供养钱,大部分都是寺庙所铸。这样大量地铸造供养钱的做法,既不见于此前的唐宋,也不见于后来的明清,而成为元代特有的一种钱币文化景观。

 

“至元通宝”是铸造于元顺帝至元年间,即公元1264-1294年,是一枚年号供养钱,钱文有汉文和八思巴文两种。

 

汉文“大元通宝”铸造于元武宗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是一枚非年号供养钱。

 

八思巴文“大元通宝”铸造于元武宗至大三年(元1309年),是少数在史籍中有明确记载的元代非年号行用钱。

 

至元通行宝钞

 

八思巴文是元朝忽必烈时期由“国师”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文字,世称“八思巴蒙古新字”,它的创制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蒙古人社会的文明进程。“八思巴文”属拼音文字,共有41个字母(脱胎于古藏文字母)。至元六年八思巴文作为国字颁行全国后,其推广却受到很大阻力。因此虽然元廷屡次下令用八思巴文“拼写一切语言”,但民间还是用汉字,所以,八思巴文最终还是主要应用于官方文件。伴随着蒙元帝国的消亡,八思巴文亦被逐渐废弃,成为一种“死文字”,我们今天仅能在各种八思巴文钱币及其它元代文物上见到它了。

 

回到顶部